哪些疾病属于“冬病”?“冬病夏治”是怎么回事?
“冬病”就是易在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虚寒性体质人群易发,常见症状为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手脚冰凉等。气衰血少、元气未充者,尤其是老、幼、女性最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这往往是外感、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患发作的内在诱因,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病根”。“冬病夏治”常包括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肢体麻木疼痛、寒湿腰腿痛等;亚健康、免疫力低下,以及多种儿童、老年性疾病。所以,只要体质偏于虚寒,都属于“冬病”的范畴。
“三伏敷贴”效果真的那么好吗?
“冬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加之冬天外界环境气温寒冷,这样内寒与外寒相夹,不仅症状比夏天重,而且病情缓解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阴冷的雨天晾衣服,是极其困难的。在盛夏三伏,人体阳气旺盛,体内积寒藏在背部膀胱经和关节等处,而且外界暑热骄阳,人体毛孔开放,此时体内寒邪最易被赶出。因此,在夏日三伏天气最炎热之时,利用针灸、中药或敷贴等方法来助阳温散,开泄毛孔,振奋人体阳气,尽祛陈寒。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咳*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因为敷贴中药均具有辛温大热之性,以上人群使用乃是热性病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原有病情。贴敷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敷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难以忍受,须及时取下敷贴,并用清水冲洗局部皮肤。】
错过三伏每伏的第一天,贴敷还能有效吗?
许多患者会问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忘记了当年的三伏时间,等想起贴敷时都已经是中伏或末伏了,这时贴敷还有效吗?理论上讲,三伏贴每伏的第一天上午贴敷是最佳时间,但不是错过了这个时间贴敷就没有效果了。这是因为,中药敷贴疗法本身就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不在三伏天期间也可以贴敷,什么时间都不晚,也会有临床治疗效果,故大家可放心贴敷。
三伏贴能拿回家自己贴吗?
临床上有些日常工作繁忙的患者,希望把三伏贴拿回家自己贴,这种做法原则上是不建议的,敷贴疗效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医院而自己在家贴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患者首先保证自己皮肤不是易过敏的皮肤;其次对中医的穴位取穴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自行准确取穴(初伏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取穴定位贴敷,并做好标记,这样才能保证贴敷位置准确,疗效才能得到保障,之后就照标记,按照规定时间贴敷即可);但在家贴敷期间,出现皮肤反应尤其是严重的疼痛、水泡等,应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