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女性的“CPU”
从女性的身体机能来说,卵巢就相当于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卵巢对女性有多重要?
这样说你就明白了——女性生理年龄的划分,完全以卵巢功能为依据。伴随卵巢功能的发生、发育、成熟、衰退,女性的一生可划分为: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和老年期。
卵巢控制着内分泌,其健康与否决定着女性的衰老进程。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就会失调,女性就会出现皮肤粗糙、心烦失眠、月经紊乱、妇科疾病、更年期提前等症状。
卵巢早衰:月经变化是信号有艾学苑卵巢功能的衰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卵巢储备下降,到卵巢功能衰竭、闭经,大约需要1-5年。也就是说,在卵巢早衰的评判标准中,月经是最根本的一个。
在卵巢早衰之前,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月经明显减少或月经紊乱等症状,关键标志有以下3点:
1、月经周期长度变短
月经周期无论长短,只要相对稳定和规律就OK;但如果月经提前、错后、忽早忽晚大于7天,就说明卵巢进入了早衰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月经周期表达卵巢衰老的过程:月经周期规律缩短→月经周期不规律→无明显月经周期。
2、经前淋漓时间增长
每次月经到来,在正式用卫生巾之前,都有一两天量很少,只要用护垫就OK,这个时期就是月经淋漓期。
一般来说,40岁之前,月经淋漓的天数平均应该小于1天。经前期淋漓时间越长,卵巢早衰越严重。
3、月经量减少
月经量减少,说明雌激素分泌减少,也就是说,卵巢功能正在逐渐衰退,卵巢进入早衰阶段。
正常的经期出血量为20-60毫升,少于20毫升则为月经过少。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做激素六项检查,以确定卵巢功能是否减退。建议选择月经第3天抽血检查,结果最为准确。
中医没有“卵巢早衰”的概念,根据其临床表征,将其归为“血枯”“血隔”“闭经”“不孕”等范畴。
中医妇科泰斗朱南孙教授认为,卵巢早衰应当肝肾同补,冲任同调。这是因为:
1、肝
肝为藏血之脏,是人体气血调节之枢纽,与冲任血海有关。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如何调理)
女子“以肝为先天”,如果女人动辄耍小性子,肝郁气滞,就会导致肝经血虚、血海不充的现象。时间一长,月经就不来了,卵巢早衰也就发生了。
2、肾
肾主藏精而寓元阳,主生殖而系胞胎。
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互生,共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精血充足,天癸才能按期而至。
3、冲脉
冲脉分布广泛,贯穿全身。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十二正经相通,能够通调十二正经气血。十二正经通于五脏六腑,所以冲脉能调节五脏六腑的气血。故而,冲脉有“十二经气血之海”、“五脏六腑气血之海”之称。
4、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人的月经、妊养、生殖功能密切相关。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腑为阴,所以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有总揽的作用。
故而,任脉有“总任诸阴”、“阴脉之海”的说法,它能总揽人体阴脉之间的联系,调节阴经气血。
鉴于此,针对卵巢早衰,有教授提出两个观点:
一是,肝肾同补——“调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肝肾为纲,肝肾同调”;
二是,冲任同调——“冲任以通盛为贵,所谓任通冲盛,诸恙得解,毓麟有望”。
我们可以从中医角度,对教授的两个观点予以论证:
1、肝肾——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医宗必读》说:“东方之木(肝),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肾),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意思是:肝肾同补同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2、肝肾——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肾藏精,肝藏血,肾为肝之母。《张氏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精于肝而为清血”。就是说,肝血为肾精所化生,厥阴必待少阴之精足方能血充气畅,疏泄条达。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3、肝肾——同居下焦,共寄相火
肝肾同居下焦,内寄相火(也就是命火)。肝肾所寄相火,言其常为肝肾之动气,推动肝与肾完成各自生理功能。相火之源在命门,但相火内寄于肝肾,发挥其动气之功能全赖肝肾阴血的滋涵。若肝肾阴亏则相火易亢而为“邪火”,而出现一系列病变。
4、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帝内经》曰: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通脉,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女子以血为本,月经来潮、妊娠孕育都以气血为基础,只有当冲任二脉气血旺盛时,气血才能下注于胞中,或者泻出为月经,或者妊养胚胎。
如果任冲失调,任脉、冲脉气血不足或者运行不利,女子便会发生月经失调、绝经或者不孕等病症!
故而,凡是涉及女人的月经、妊养、生殖功能方面的问题,都是“任冲二脉”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卵巢早衰,应当肝肾同补,冲任同调
卵巢早衰了,医生一般建议服用雌激素。因为医生是这样考虑的:卵巢负责分泌雌激素,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就会减少。既然如此,干脆就直接补充雌激素吧。
但是,我们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雌激素调理有其无法突破的障碍——效果不确切,停药易复发,而且长期服药具有潜在危险性,最常见的就是诱发乳腺ai。
说到底,对付卵巢早衰还是得调本,而调本之道上文已经提及,就在于:补益肝肾,调和冲任。
中医认为,艾性辛,温,味苦,生温熟热,自古即为妇科主药,适应于虚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经不调、带下病等,能调经络、脏腑、腠理之沉寒痼冷,最适合调理卵巢早衰这种虚证。
艾条就像一根“魔法棒”,合理艾灸,坚持艾灸,可以激发腺轴,提升雌激素的分泌量,起到保健养颜的双重功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卵巢早衰,甚至逆转卵巢早衰!
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1、肝俞+肾俞
肝肾同补,精血同补。
2、八髎
打开盆腔的气血开关,通调理许多妇科问题。
3、关元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艾灸关元可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4、子宫+归来
子宫为妇科主穴,归来有月经归来之意。
5、血海
活血化瘀、引血归经、化生新血,主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6、三阴交
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月经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施泄于肾,故而艾灸此穴可通调脾肝肾,调理月经。
7、太溪
肾经原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滋阴益肾的作用很强。
8、太冲
肝经原穴,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32-56岁的女性,必须养巢!
那么,哪个年龄段的女性最需要养巢呢?特别强调一下:如果您处于32-56岁,就一定要重视养护卵巢。
1、32-40岁
女性进入一生中内分泌最旺盛的阶段,卵巢的工作量也处于一生中高峰时期,只有源源不断地分泌足够的雌激素,才能保证女性全身多个部位的需求。所以,这个阶段是卵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和加速期,最易出现功能衰退的问题。
2、40-56岁
这是女性的更年期阶段,由于新陈代谢的规律无可避免,女性的卵巢功能在这个阶段会出现衰退,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更年期的到来,各种衰老迹象和症状会迎来一场大爆发。
要注意的是,如果卵巢已经到了完全萎缩的程度,艾灸也会回天乏力。所以,“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的调理,如果你已经有了这些征兆,更应尽快艾灸调理,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点个在看,一起为健康点赞
END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长按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