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汪女士抱着医院接种了流感疫苗,当晚宝宝就出现了高烧惊厥的现象,医院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高出了正常值,医生判断孩子有隐形感冒。可惜的是,在此之前汪女士没有察觉孩子的感冒迹象。
通过此案例,小编今日给大家科普下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新手爸妈一定要看哦!
宝宝接种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要备好接种证、接种卡,接种前一两天要给宝宝洗澡,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服糖丸和轮状病*疫苗的时候,因为是活苗,前后半小时避免喂奶、喂水,但是接种疫苗也要避免饥饿状态,有的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晕针,还有要避免宝宝在睡眠的时候接种。
接种疫苗流程首先要进行预检查体,在预检查体的时候,宝宝在家里尤其是近一个星期之内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告诉预检大夫,大夫才能根据情况确定能打还是缓种。如果查体合格,没有发热或者其他疾病才可接种。还有,家长在登记签字时要了解接种的是什么疫苗。
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宝宝接种完疫苗要留观30分钟,这是因为急性过敏的情况一般发生在30分钟之内,所以说发生过敏反应的时候,宝宝要是路上或家里很难得到及时抢救,有可能出现危险。
接种疫苗后要给宝宝穿好衣服,避免着凉。多喂水,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接种疫苗后3天再开始吃海鲜这样容易制敏的食物。接种疫苗后3天不要洗澡。
出现哪些情况不能接种疫苗
有惊厥、癫痫、脑部疾病,这样的情况是不能接种疫苗的;有免疫缺陷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是不行的,严重的过敏史,过敏体质,对疫苗的某一个成分过敏,这些都是不能接种的;有严重的疾病传染病,还有活动肺结核,这些也是不能接种的。
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了疫苗出现了高热、惊厥、头疼这样的情况,后面的疫苗也是不能接种的。比如说同样的疫苗,前面接种了百白破,回到家以后出现了高热、抽搐、严重过敏的情况,后面的几次就不接种了。
有一些情况属于暂缓接种,如感冒、发热,再一个是体温高,淋巴结肿大等等,再有身体不舒服、腹泻、剧烈的呕吐这样的情况,等孩子好了,一般等症状消失了以后,一周后按照接种日再给孩子补种。
宝宝一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社区或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