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预防婴儿低血糖
婴儿出生后,有两项应该被纳入,但医院并没有的临床实践措施。因为缺乏这两项措施,导致许多原本打算母乳喂养的母亲停止了母乳喂养她们的宝宝。
母乳喂养第一项措施
当宝宝一出生就应该立刻和母亲进行肌肤接触。实验已经证实一个和母亲进行过产后肌肤接触的宝宝,会比没有进行肌肤接触或在恒温箱里的宝宝能够维持正常血糖值。医院在新生儿前几个小时内的例行产后护理,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衣物,与母亲尽量完全肌肤接触,这样不只是更能维持婴儿血糖正常值,同时更可以保持宝宝心跳及呼吸速率和血压稳定。
此外,产后肌肤接触提供了一个好时机,可以在出生后马上开始母乳喂养,婴儿从乳房可以吸到乳汁。母乳比配方奶更能帮助宝宝维持正常血糖值。
第二项措施
教妈妈们分辨她们的宝宝是否从乳房吸到了奶。也就是说,妈妈能够知道宝宝吸奶吸得好还是不好。如果宝宝吸得好,妈妈应该被鼓励肯定;如果吸得不好,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母乳喂养,并且帮助宝宝从乳房得到更多乳汁。
在宝宝出生后头几天需要补充配方奶的最常见的理由之一就是低血糖症。但是大多数婴儿在没有充分的检视下就被判定为低血糖,而且大多数婴儿是没必要用奶瓶来补充配方奶的。
无菌恒温箱出生后为宝宝做例行的血糖监测是‘’担心被起诉”,因为造成婴儿损害和父母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并最终导致了本来不需要的“治疗”。但是,医院有给新生儿做例行血糖监测的规定,在医院也这么做。有趣的是,大多数儿科医生和新生儿专家们似乎都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血糖。他们看到一个血糖值,然后就建议“加配方奶”。
事实上,目前对于新生儿血糖正常值并没有达成共识。每个人认为的血糖“过低”的数值都不一样。
出生最初几个小时内正常的血糖变化刚出生时,宝宝和母亲的血糖值大约相同,然后在接下来的1到2个小时内宝宝的血糖会下降。其中一些宝宝的血糖会下降到所谓的“过低”的范围内。但是,这种血糖值的下降是正常的。即使不给宝宝喂食,血糖也会在随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再次升高。这不仅体现在人类身上,在所有已经被研究过的哺乳动物身上都表现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对正常婴儿治疗“低血糖”。在亚洲地区,宝宝正在因为正常的血糖值而添加了其实并不需要的配方奶。
和母婴分离的情况相比,婴儿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有助于宝宝维持较高的血糖。产后肌肤接触也为宝宝提供了一个成功在乳房上吸奶的良好时机。
母亲的初乳是提供最佳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食物,其次是挤出来的母乳。这是因为母乳不会如同配方奶一样会刺激宝宝体内产生胰岛素。因此,我们建议,如果婴儿患低血糖症的风险比较高,母亲从孕期35到36周开始可以把自己的乳汁挤出储存起来。这样在需要补充的时候,婴儿可以吃到初乳而不是配方奶。并无证据显示在这个时期用手挤出乳汁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哺乳已有实验证明,对于具有低血糖风险的宝宝,只要在出生后立即进行母乳喂养,就比较不会出现临床低血糖症。实际上,和用配方奶进行第一次喂养的婴儿相比,立即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维持较高的血糖值。
没有实验证明在母亲没有糖尿病的情况下,出生时的巨婴(医院是指出生体重≥4公斤的婴儿)有低血糖的风险。相反的,这些婴儿的低血糖风险更低,因为他们体内有大量的脂肪可以分解成一种被称为酮体的化合物。
酮体保护宝宝的大脑免受低血糖的影响,酮体在母乳喂养(用初乳或母乳喂食)的宝宝血液中的浓度远高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而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的宝宝酮体含量较低而介于两者之间。
对具有低血糖风险的婴儿(I型和II型糖尿病母亲的宝宝)没有必要给予特殊护理。他们应该和母亲在一起,进行肌肤接触和按需喂养,并且得到护理团队的帮助以确保宝宝在乳房上正确含乳充分进食。那些预先挤出的初乳可以用汤匙、注射器,或哺乳辅助器在乳房添加。
宝宝低血糖什么是医疗底线呢?
世界上有不少医疗人员患有“血糖恐惧症”(是指医疗人员过度担心宝宝血糖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检测),而对血糖的“治疗”导致很多宝宝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用奶瓶添加了配方奶。有一个妈妈曾经与我联系,她的宝宝被送进了新生儿加护病房,原因是宝宝在出生后不久接受了不必要的血糖测试(在刚出生时会正常下降到“低血糖”值时)。宝宝接受了静脉注射治疗,也添加了配方奶。妈妈在哺乳时用了乳头保护罩(这样做的原因似乎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宝宝在用奶瓶喂养后拒绝吃妈妈的乳房。但我觉得没有理由使用乳头保护罩),也使用吸奶器挤奶。这个宝宝在新生儿加护病房里住了几天,花费医疗系统大量资源。所有这些没有必医院“例行”对血糖进行检测。这个宝宝并没有低血糖的风险因子。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烦请点赞分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