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生儿怎么抱育婴师来解说,附带分享几种特
TUhjnbcbe - 2023/3/25 19:29:00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2.3分钟

宝宝刚出生,很柔软的一团,抱在手里,都会有些举足无措。尤其是男人们,一米八的大男人,抱着襁褓里的小宝宝,上下看半天,都不知道自己抱对不对?

大宝刚出生的时候,娃爹也是这样,抱着宝宝像捧着“珍珠”,稍微动一下,怕伤害到宝宝,轻一点呢,又怕抱不住。放在我手里也是,感觉手都不知道放,生怕弄疼了他。有些“过来人”也依然不清楚,到底怎么抱新生宝宝?

怎么样抱新生宝宝?

《第一次照顾新生儿:新生父母必备的综合育儿指南》一书中提到:抱起婴儿时,动作要缓慢而平稳,避免忽快忽慢,才不会吓到婴儿。

如何抱新生儿,是新手爸妈们的燃眉之急,也是我在做育婴师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如何抱新生,并拆解步骤为大家详细解说。

步骤一:手放在宝宝头下

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头部下方,且用手掌包裹住他的整个头部,托住颈部,以支撑头部的力量。

步骤二:另一只手抱住宝宝的屁股

头部被稳定住后,另一只手抱在宝宝屁股下,包裹住整个小pp,力量集中在手腕上。

步骤三:轻轻抱起宝宝

双手腕部同时用力,抱起宝宝,且注意查看,是否托住了宝宝的颈部,避免后仰。让宝宝跟妈妈(爸爸)的身体贴合,或者坐着抱宝宝(避免滑落)。

三种抱宝宝的姿势

新生儿可以横着抱吗?还是竖着抱?答案是都可以的。我们抱着宝宝,不能总保持抱起来的动作,必要时需要调整抱法,怎么抱呢?

方法一:横抱

照料者的左手臂微微弯曲,让宝宝的头部,枕在你的臂弯里。右手托住宝宝的背部(包括臀部),右侧胳膊与身体夹住宝宝的双腿,包括整个下肢。

这是医生比较推荐的抱法,宝宝的头部以及其他肢体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撑,他本人也会很舒服。

Tips:重点来了,照料者的左手臂比右手臂略高,高度在10~15cm左右,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头部略高过臀部。

方法二:竖抱

照料者一只手放在宝宝臀部下方,用以支撑宝宝的身体重量,另一只手则扶住宝宝的头颈部,让宝宝贴靠在照料者的肩膀上,直接卧在怀里。

宝宝会感到很安全,没有压迫感,也是很多育儿专家推荐的姿势。竖抱能让宝宝的视野更开阔,这点上,是横抱所不具备的。

但同时也要注意,托住宝宝的颈部和臀部,保证宝宝的身体在同一水平线,或者头部靠着你的身体,避免后倾。

方法三:躺在你的胸前

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时,能感受到母亲的心跳声、气味。出生后“母婴分离”,他经常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哭泣。

这种抱宝宝的姿势,是我和我的孩子相处过程中发现的。我们在这样的姿势中,仿佛都回到了“合体”的阶段,彼此都是安静的,舒适的。

照料者侧卧在床上,让宝宝躺在自己的胸前,头歪向一边,方便呼吸。宝宝能这样趴上一阵子(大约4~5分钟),说明他很喜欢和享受。时间上可以随着宝宝的月龄,逐渐增加。同时注意用手托着宝宝,避免滑落。

分享几种特殊情况的抱法

关于如何抱新生儿,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也得到了不少妈妈们的认可。因为这是她们在早期养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分享几种特殊情况的抱法,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新手爸妈们。

情况一:喂奶时

如果是在家里喂奶,我建议侧卧喂奶,你和宝宝都没太大压力,剖宫产妈妈感受到的压力也比较小。但如果是外出,需要注意稳定宝宝的头部、颈部、背部以及屁股部位。让宝宝枕在自己的臂弯里,另一只手托住重要部位。

情况二:拍嗝时

给宝宝喂奶后,拍嗝是很有必要的。怎么拍嗝呢?分享几个拍嗝妙招:

让宝宝靠在你的肩膀上(垫毛巾),空手心拍他的后;

让宝宝趴在你的胸前(垫毛巾),空手心轻拍后上背;

让宝宝趴在你的大腿上(垫毛巾),空手心轻拍其后。

这几种姿势,都是比较常见的拍嗝方式。当你听到宝宝发出“嗝”音,说明他已经排出空气了,可以放下宝宝了。

情况三:外出时

宝宝出生的头一两个月,出门还没那么方便,毕竟要频繁地喂奶。但等宝宝4、5个月了,照料者迫不及待想要带孩子出去看看了,此时建议用婴儿背带抱宝宝。

让宝宝跟你面对面,双腿保持分开的姿势,并齐坐在背带凳上,照料者则用手托住他的臀部,或者拦腰扶着宝宝。

如果你希望宝宝面朝前,看到更多的景色,也可以把姿势转过来,同样注意查看宝宝的状态,以及他的姿势是否舒适。

枕边育儿寄语:

照料新生儿不是容易的事情,上文中跟大家分享的照料新生儿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究其根本,都是为了避免伤害到宝宝的头颈部,尤其是在出生的头三个月,减少竖抱时间(如果你不是很会抱宝宝),根据宝宝的实际状态,调整抱着的时间即可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清醒!当你认为自己事业有成足够富裕时,孩子或许已经不需要你了

相关链接二:常常被家长忽略的思维能力,与小学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该如何培养呢?教授给出3点建议

相关链接三:哈佛研究:孩子智商高或低,6岁前看出区别,3个特征尤其明显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怎么抱育婴师来解说,附带分享几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