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件,当然也自从孩子出生,家庭矛盾也更加明确化,所有的情况都指向了孩子,吃喝拉撒睡可能都会引起大战,而首先引起家庭矛盾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洗澡问题。
医院里面,孩子出生时候的样子有些“吓人”,一般情况在产妇还未见到孩子的时候,医院已经对孩子进行了各项处理,比如对于身体健康的评估,比如对于孩子各项指数的记录,比如对孩子的清洗擦拭,等等,这些在孩子见到所有家属之前已经处理完毕。
这医院里面的常规项目,但那天得到一个闺蜜生产,我在祝贺她的时候,她告诉我,孩子丑死了,一开始我以为指的是出生的小孩像个“小老头”,后来她拍照给我才知道她说的是孩子没有经过清洗的那种黏糊糊。
医院没有清洗吗,医院说了稍微等一下再清洗,肯定24小时以内就会清洗完毕了,我说那就好,要不然这个黏糊糊,谁看着都会有些不舒服。
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立马清洗浑身的保护层,而是需要等待一下再清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些实际的意义,具体如下:
1.保温效果
孩子一直在母体中生活,他们适应这种环境,身体也因为长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现了一层类似保护膜的东西,它可以给孩子保温啊或者其他的一些作用有关系,等孩子适应再进行清洗即可。
2.保护作用
孩子在母体内的环境与出生后的环境大不相同,他们需要慢慢适应这个外界环境,外界环境中有空气、有其他的漂浮物等等,孩子一开始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生病或者感染,等孩子慢慢的适应一下不同的环境再慢慢地将保护膜清洗掉,可以起到一个预防作用。
3.安全感
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特别是孩子出生以后,脱离了母体,他们对外界的感知都有些陌生,并且还会因为这种陌生造成自身的一些发育影响,而出生时候带的这一层薄膜,对孩子而言这就是一个保护罩,一个与妈妈的怀抱有关的实体安抚,他们会因为这种安全感而放心的感受外界世界,直到适应世界。
同时,孩子感受到这种安全感,在与母体接触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进行互动和亲密,更容易的感觉到母体,更愿意与母体接触,比如第一口奶,比如妈妈拥抱时候的安稳,等等,这些都是安全感带来的良好行为循环,反之,孩子可能因为突然的安全感消失,不太容易接受外界的变化。
宝宝出生经历了九牛二虎之力,并非如产妇的几个呼吸,他们在肚里也经历了各种的艰难困苦,所以出生以后他们如此娇嫩,他们也在寻找母体的温暖与安全感,医院不着急给孩子洗澡也是基于一个孩子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好地行为。
很多妈妈可能会感觉这样孩子太脏太丑了,但就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减少出生后生病的几率,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减少他们出生时候的心理焦虑,新手爸妈们,你们还嫌弃吗?
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